关于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香江心灵成长计划项目参评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项的公示
2024-07-25
7月23日,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广州市慈善会,针对广州市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及一线务工人员子女,特别策划的“童探花城”儿童公益研学活动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元场景体验,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奔赴自然,畅游文化历史,在实践中培养综合文化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
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增城区白水寨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创始人、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广州市工商联原巡视员、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定锐,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副主任冯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女职委副主任马碧玲以及多位广东省优秀女企业家和来自来公益界的多位嘉宾和上百名亲子家庭共同出席并见证。
这是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广州市慈善会三家极具号召力的基金会的首次携手,也是创新教育的一次新尝试,不仅想让更多条件有限的孩子走出课堂走出家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动手执行能力提供综合素养,更希望在研学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慈善文化的力量,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未来接班人。
“童探花城”儿童公益研学行启动仪式
4大研学主题,覆盖广州11个区困境儿童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详细介绍了“童探花城”的研学路线和课程亮点。据悉,本次研学行将围绕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医学探索、艺术创作4大主题进行开展,活动计划覆盖广州11个行政区约500名困境儿童。
其中,历史文化主题将带领孩子们走进博物馆、造船厂等教育基地,感受广州从古至今的历史变化与发展;自然生态主题将与父母一起探索大自然,培养勇气智慧和团队协作能力;医学探索主题则前往广医五院观察医生的一天,体会生命的意义;艺术创作主题将引导孩子学会即兴表达共同创作故事。此外,本次研学行还特别设计了与阅读写作表达相结合,鼓励孩子们用文字记录所见所闻,用表演展现内心世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主题设计多元化外,主办方还设置了项目名字标识、定制可循环使用的防水背包、研学手册、研学专用巴士等,让本次研学行具有鲜明识别度之余打造品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整合了南方公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大丰门生态旅游区及广州11个区不同街镇的社工服务站作为公益研学合作单位,提升项目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的同时,多方聚力、合作共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更立体、更生动、更全面地感受研学带来的意义。
亲近自然,开启自然领航员亲子探险之旅
下午第一期研学行正式开营,亲子家庭怀揣着好奇和探索的热情,踏上了大丰门研学活动的精彩旅程。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成为了他们手中独一无二的画布,孩子们或蹲或坐,描绘着这一天与众不同的心情;随后,孩子们背上研学包,在导师的带领下深入的森林感学习关于植物种类、地形地貌等自然科学知识,过程中虽然不乏崎岖与疲惫,但孩子们仍然相互加油打气,并肩前走。
孩子们体验石头作画
最激动人心莫过于溯溪闯关环节了。孩子们在导师的指导下,穿戴好安全装备,开始了一场智慧与勇气并存的挑战。他们需要克服水流阻力,跨越障碍,完成“平衡木行走”、“过网攀爬”等。有的孩子胆大心细,有的孩子过于着急,在水中摔了个四脚朝天,但他们的勇敢和坚持,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的同时也带来了阵阵欢笑。
孩子们体验溯溪闯关
大丰门研学行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是一次充满欢笑与温情的旅程。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更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友谊与成长。接下来更多研学主题,正等待着大家一起去探索。
“童探花城”2024儿童公益研学行-大丰门站
创新教育帮扶,致力成为儿童探索学习的引导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主办方这次设计的公益研学项目,以公益为核心,破解将知识生活化的命题,为广州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及一线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平等的学习发展机会,既推动了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和合理利用,更有助于缩小城乡儿童的教育差距,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第二次飞跃。
主办方介绍,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爱心图书室项目自成立以来,撬动企事业单位、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持续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提供包含空间建设、阅读推广、社会支持的乡村儿童阅读生态建设服务,如今累计建成1708间山区图书室,成为链接公益服务、助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公共平台。
今年5月,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8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红心向祖国,童梦筑国魂”新时代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巡礼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与爱国精神有机结合,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共收到了广东、云南、陕西、福建四个主阵地近800份参赛作品。活动还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书平等知名艺术家、学者共同发起爱国倡议,让我们共同期待孩子们的爱国风采。